智慧农业一站式服务商

 18893198915

 17602281972

首页 >> 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 土壤改良治理的必要性
详细内容

土壤改良治理的必要性

土壤改良与培肥

1111000.jpg

一、土壤是植物的载体、是农业之本

作物植根于土壤之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各种肥料元素。水是生命之源,是植物体的主要成分,占植物体组成成分的80—90%。水是是植物进行所有生命活动的介质,是支撑植物体的支柱,缺水叶片会萎蔫,水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这生命之水来自土壤,是靠土壤供给的。

光合作用是叶片中的叶绿素,利用阳光做能源,把水和叶片通过呼吸作用从空气中获取的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放出氧气。这个生理代谢过程称之为光合作用。光合产物是地球一切生命的基础,没有光合作用生产的葡萄糖与氧气,几乎所有的生物,包括我们人类和一切动植物都不能生存。

111122.jpg


葡萄糖只是初级产物,它还需运往根系,在根系中与根系吸收的各种肥料元素,在一些特殊酶类的作用下,与葡萄糖发生营养再合成,生产各种氨基酸,再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合成各种酶类、核糖等高能营养物质。这些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须的高能物质,是在根系中合成的!所需的原料是根系从土壤中获取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土壤就是植物的母亲。母亲健康才会有健壮的后代。土壤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植物的根系是否发达,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发育是否健壮,以及开花结果、产量多少、品质好坏与经济效益的高低。 

二、土壤的成因

总体而言,土壤是地表植被造就的,是千万年的植物落叶,残根和死亡后的残体腐烂沉积而成的。是植物根系从地下吸收肥料元素富集而成的。

土壤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成因、不同的植被形成的土壤不同。

由西北风携带的细小土粒、细沙、尘埃形成的黄土高原,土层深厚、质地细腻,有机质含量较高,比较肥沃。

11114.jpg


东北数万年之前是大森林,其冬季漫长、夏季时间段,且温度相对较低其落叶、残根等分解的相对较少,积累的多,其土壤有机质、腐殖质相对含量较高,土层深厚,呈褐色,比较肥沃。

黄河长江等河流泛滥,水流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的冲积平原,会因水流的急缓形成不同的土壤,常言道急沙慢淤清水碱。急流漫过后会形成沙土地,水流缓慢流过后会形成淤土地,其土质细腻粘重,比较肥沃,肥力持久、保肥保水性能良好,但透气性能差。清水下渗后会留下碱性土壤。

山地、丘陵,经由不同的植被或雨水冲刷形成的土壤,其高处多为土粒比较粗糟的沙土或砾土,山下低洼地带会形成小型的冲积平原,其土壤一般有机质含量较高,多为比较肥沃的壤土。湖泊、海边退水后遗留的土壤多为盐碱含量比较高的盐碱地。

111155.jpg

   三、耕作方式、及水肥管理等农业技术对土壤的反作用


耕作方式、肥水管理等农业技术是否科学,对土壤的反作用又非常显著的。实践验证:秸秆还田和长期连续施用腐熟动物粪便等有机肥料、或生物菌有机肥,会显著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平衡土壤的PH值、优化土壤理化性状,并能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

而连续多年、频繁大量施用人工合成的各种化学肥料,会破坏土壤团粒结构、板结土壤、促进土壤酸化、盐渍化,不但大大降低肥料利用率,而且还会诱发土壤肥力、耕性与理化性状的快速恶化。

因为绝大多数作物对氮磷钾三大肥料元素的需求比例为氮3、五氧化二磷1、氧化钾3。不同植物之间虽然有所差异,但是对磷素的需求量仅为氮或钾需求量的1/4—1/2,这是不会变的。施用三个等量复合肥,当氮钾的施用量能够满足作物需求时,磷素必然大大超量,氮钾超量时会随水流失,污染地下水,甚至污染江河湖海,破坏生态环境。氮素还会因高温蒸发进入空气中、污染空气,而磷素施用量过多,它既不挥发、也不会随水下渗,其磷酸根会固化土壤中的钙、镁、铁、锌等金属元素,生成磷酸三钙、磷酸三镁等磷酸盐,长期残留在土壤中。这些磷酸盐绝大多数是非水溶性盐类,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会诱发作物缺钙、缺镁、缺铁等生理性病害发生。

这些磷酸盐是生理酸性盐,累积在土壤中会加速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破坏土壤团粒结构,恶化土壤耕性与理化性状,还会杀死土壤中的有益菌类与有益生物,将活土变为死土。

此外,过量浇水、频繁灌溉会让大量的可溶性肥料元素随水流失,不但浪费资源,增加投资,大大降低肥料利用率,其渗于地下的各种肥料元素还会污染地下水,流于江河湖海,污染生态环境,过量的水分进入土壤还会排除土壤中的空气,板结土壤,诱发根系缺氧,抑制根系的生理活性与生长发育,造成作物扎根浅、发根量少,地上营养生长旺长,形成头重脚轻。这不但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还会显著降低产品品质与植株的抗逆性能。目前这种非科学的肥水管理情况在全国普遍存在

    四、改良土壤

改良与培肥土壤是种植业的首要任务

土壤的肥料元素含量低、比例不适宜,理化状况、耕性恶化,必然不适宜作物生长发育,会抑制根系的生长,严重制约产量、品质的提高,甚至产生众多的植保问题等等。特别是不合理不科学的施肥浇水,会严重破坏、恶化土壤,因此改良土壤、培肥土壤已经成为种植业的首要任务,是最为重要的工作。

土壤必须改良、培肥,方能满足作物栽培之所需。土壤改良必须因地制宜,针对土壤存在的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对的放矢。

例如:砾土、质地比较粗糙的山岗地,保水保肥性能差,应该用粘土、淤土盖压,要增施腐熟动物粪便与生物菌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并要细致翻耕,捡除石块,把肥土掺混均匀,加厚活土层,改善耕性、提高其保肥保水性能

111177.jpg

重盐碱土壤,要结合地形开挖深100—120厘米的条沟,制作条田、台田,并利用雨水或井水灌溉排除盐碱。并要增施腐熟动物粪便与生物菌有机肥料,增施氨基酸等酸性肥料,细致翻耕掺混均匀,增加土壤有机质与团粒结构,降低土壤PH值。

酸性土壤,可增施生石灰或硅钙钾镁土壤调理剂,提高土壤的PH值,并增施腐熟动物粪便与生物菌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优化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

       五、土壤施肥

土壤中肥料元素含量较低、配比不合理,难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开花结果所需养分,必须通过施肥,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培肥地力,方能获取高产、优质、高效益。

土壤施肥好的肥料是各种腐熟动物粪便,因腐熟粪便中不但含有比较丰富的氮磷钾等大中微量肥料元素,更重要的是它还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有机质进入土壤后经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可转化成土壤腐殖质。腐殖质具有粘结性能、能把细小的土粒粘结成土壤团粒,不但提高了土壤保肥保水性能,还能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能,促进根系生长发育。

腐殖质带有负电荷,能吸附带有正电荷的肥料离子,如NH+4、K+、Ca++、Mg++等肥料离子都带有正电荷,全都能被带有负电荷的腐殖质吸附于团粒结构的表面,下雨淋不掉,浇水冲不走,可把肥料利用率提高至70%以上。

有机质与腐殖质都是黑褐色物质,可改变土壤的颜色,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时可呈黑褐色,能显著提高其吸热性能,提高土壤温度,让土性变暖,更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

腐殖质具有很强的缓冲性能,土壤呈酸性时,它可吸附土壤溶液中的H+离子,降低土壤酸度;当土壤呈碱性时,土壤溶液中HO-离子较多,它又会释放H+离子和HO-离子结合成水(H2O),会降低土壤的PH值,让土壤趋向中性。图片

有机肥料在发酵腐熟过程中,通过生物菌的作用,会将其肥料元素转化为氨基酸态、螯合态、络合态等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既利于根系吸收,又能改良土壤、优化土壤,大大减少肥料流失。

今后施肥必须大力推广施用生物菌与生物有机肥料,这是今后农业技术改革的必由之路。

因为生物菌的作用及其强大,且是多方面的,大多数生物菌都具有解磷作用,在解磷的同时也释放了被磷酸根固化的钙、镁、铁、锌等肥料元素,解决了土壤缺钙、缺镁、缺铁等生理性病害,缓解了土壤的酸碱度,使土壤的酸碱度趋向中性。并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优化土壤理化性状,改善植物根系的生态环境。部分生物菌具有固氮作用,可以把空气中的游离氮素转化为能够被植物根系吸收的氮肥,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有益生物菌在其生命活动中还会分泌生长素类、抗菌素类和氨基酸类物质,抑制有害菌类与根结线虫的生存、刺激生根与植株的生长发育,是投资少、效益高、具有划时意义的巨大作用。

本篇文章部分来自:土改先遣队(孙培博)

11111000001.png

技术支持: 兰州焦点网络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