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菌肥对洋葱种植影响及作用
微生物菌肥对洋葱种植影响及作用
红葱,又名寒葱、冬葱、香葱,是分葱的一个类型。其特征是鳞茎(葱头)外皮为紫红色。适宜在秋、冬、春三个季节生长,产品香气醇厚,品质较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红葱种植需要注意的因素有哪些?接下来,将由大行农业的小编带领大家一起揭秘红葱种植中那些不得不说的种植技巧,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红葱种植
红葱是葱科葱属洋葱的变种。分布于欧洲以及中国大陆的陕西、河北、甘肃、宁夏、河南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红葱的食用部分为叶片,可分叶身和叶鞘两部分,叶身青绿色,为中空圆筒状,先端尖;叶鞘互相抱合成为茎状,故称假茎,俗称葱头或葱白;假茎基部可形成膨大鳞茎;鳞茎外皮呈紫红色,肉白色;真正的茎是假茎基部短缩茎盘,茎盘上丛生假茎,分蘖性强;茎盘下部生根,为弦状根。
红葱一般在7月上旬至9月下旬种植,10月左右开始第一次收获,在秋季、冬季和春季可连续采收;直至翌年5月时叶鞘基部开始膨大,地上部叶逐渐枯萎,进入红葱夏季休眠期,这时可全株拔起,晒干后凉挂在通风处,贮藏后作葱种。
红葱种植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红葱的抗寒能力较强,叶片生长适宜温度为10—25℃,最适宜温度在22℃左右,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生长较慢,春季回暖到20—28℃的较高温度时鳞茎开始膨大,叶片逐渐枯萎,温度继续升高时进入生理休眠越夏。
2.光照。
红葱不耐阴。适宜较高的光照强度,光补偿点约2500勒克斯,饱和点为25000勒克斯。短日照条件可促进叶片生长,长日照条件能促进鳞茎的形成和膨大。
3.水分。
叶片表面多蜡质,能减少水分蒸腾,但根系吸收能力较差,要保证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生长期间应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红葱不耐涝,雨后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涝,防止沤根。
4.土壤。
红葱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砂壤土为佳。PH值7左右的中性土壤较适宜葱的生长。红葱对氮肥较敏感,施用氮肥一般会有显著增产效果;要求钾肥亦较多,还应注意补充镁和硫元素等中微量元素。
红葱种植时的生产管理措施
1.产地选择。
宜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耕层深厚、保水保肥性能好、有机质丰富的地块。不宜选择连作地种植,特别是病毒病、软腐病、疫病严重的地块要实行轮作制度。
2.整地起畦。
种植前畦土宜充分晒白,然后深翻土壤,碎土平整,挖深沟,起高畦。一般畦宽包沟150cm左右,沟深25cm—50cm。每667m2用充分腐熟有机肥500kg—800kg均匀撒施于畦面,然后与畦土拌匀。
3.栽培季节。
红葱在7月至10月均可种植,适宜种植期为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一般用当年5—6月选留的葱种种植。
4.种植。
要选择鳞茎饱满、颜色新鲜、不带病虫害的优良葱种种植。一般每2—3个鳞茎为一丛,规格为24cm×18cm左右,每667m2用种量40kg—60kg。每亩种植8000—10000株。
5.水分管理。
种植后在晴朗天气下要每天早晚淋水,成活后要保持田间湿润。雨天要注意防涝,畦面不能积水。
6.施肥管理。
红葱栽培时间长,应施足基肥,及时追肥,通常以三元复合肥为主。第一次追肥可在种植后叶片长出2cm—3cm时施少量速效氮肥,以后要根据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进行配方施肥。一般在每次采收后进行培土培肥,每采收1次追肥1—2次。每亩可施巧农二号复合微生物冲施肥15-20Kg,高产时可适量加大用量,一般红葱全生育期可冲施2-3次。巧农二号中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配比合理,可有效补充红葱生长过程中所需的镁肥等微量元素,可给红葱种植提供均衡营养。
也可以施用洋葱专用配方冲施肥。
一、技术指标:
N+P2O5+K2O≥50%(10-15-25+TE)
有效期:36个月;产品形态:粉剂。
二、产品特点:
1、配方科学:根据洋葱在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规律,经农业专家科学配方,采用领先工艺及优质原料精制而成,氮磷钾配比科学合理,添加微量及中量元素,营养全面,利用率高,个大均匀,能为洋葱起到有效的增产增收效果。
2、速溶速效:选料精良,养分含量高,水溶性好,溶解快、吸收好,效果优于普通肥料。不含激素,为纯营养制剂,无毒无残留。
3、营养全面、防病抗病、改善品质、提高收益:对洋葱因缺素或营养不良引起的生理性病害有很好的防止作用,并能显著提升品质,耐储存运输。
三、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冲施、滴灌、叶面喷施均可,苗期5公斤/次/亩,生长中后期10-15公斤/次/亩,用户可根据地力和作物长势情况灵活掌握施肥次数或用量,必要时听从当地农业技术人员指导。
四、注意事项:
1、避免阳光暴晒、雨淋
2、储存中若有结块不影响效果
联合生产:甘肃鸿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甘肃大行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甘肃省兰州新区中川镇千亩农业示范园北区
服务电话:0931-6129336
7.中耕除草。
每次采收后结合施肥进行中耕,疏松表土,清除田间杂草。一方面可防止土壤板结,保持土壤水分;另一方面可改善土壤生态,减少病虫害发生。
8.采收。
葱种种植后至第一次采收约需60天左右。收获时每穴留2—3株苗继续分蘖生长,以后每隔25天左右可收获一次,每年收获10次左右,每亩总产量约10000斤。收获后要及时进行清检、分级、包装和标识。
9.留种。
在3月份左右选择健壮无病虫种苗繁育葱种,至5月下旬至6月葱叶转黄软垂,鳞茎膨大,这时要适当减少淋水,直至采收葱种。采收后要晒干,挂在通风处贮存。要确保葱种质量,最好建立起无病虫害的葱种繁育基地,有条件时可利用营养茎尖分生组织进行离体脱毒培养,改良葱种,减少葱种带毒。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