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技术|蔬菜配方施肥系列文章(五)
蔬菜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指的是什么?各营养元素在蔬菜体内的主要作用又是什么?蔬菜作物又有哪些需肥特点呢?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就由大行农业的小编带领大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一揭秘!
必需的营养元素指的是什么?
必需的营养元素是指:完成作物生活周期所不可缺少的;缺少时呈现专一的缺素症,当补充它后才能恢复和预防,在作物营养上具有直接作用的效果,并非由于它改善了作物生活条件所产生的间接效果。
一般新鲜蔬菜植物含有75%-95%的水分,和5%-25%的干物质,在干物质中,组成植物有机体的碳氢氧氮4种主要元素占95%以上,剩余的为钙、钾、硅、磷、硫、氯、铝、钠、铁、锰、锌、硼、钼等十几种灰分元素,只占1%-5%。
各营养元素在蔬菜体内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凡属必须的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都具有各自的生理功能。
碳氢氧是构成基本结构物质(碳水化合物)的基本元素,其功能最基础,作物吸收时主要来自于二氧化碳和水。
氮是构成生命物质—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叶绿素、维生素、生物碱、植物激素等物质的组成成分,参与植物体内许多重要的物质代谢过程,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产生深刻影响。
磷是作物体内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如核酸、核蛋白、磷脂、植物激素等生命物质中都含有磷,能加快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促进氮代谢和脂肪的合成,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钾可维持细胞膨压,促进植物生长,促进酶的活化,促进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的运输,促进蛋白质、脂肪的形成,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硫是含硫氨基酸,蛋白质和许多酶的组成成分,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和叶绿素的形成,活化某些分解蛋白酶,合成某些维生素,形成并存在于洋葱、蒜和十字花科植物中的糖苷油等。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是许多酶的活化剂,参与脂肪代谢和氮代谢。
铁是形成叶绿素不可缺少的元素,是多种酶的成分和活化剂,是光合作用中许多电子传递体的组成成分,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锰参与光系统中的希尔反应,影响光合作用和放氧过程,维持叶绿体膜正常结构,是多种酶的活化剂,调节植物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参与氮的代谢。
钙是构成细胞壁的重要成分,能稳定生物膜的结构并调节膜的渗透性,是细胞伸长所必须的元素。
锌能促进吲哚乙酸的合成,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和活化剂,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密切关系,对叶绿素的形成和光合作用有重大影响。
铜参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植物的氮代谢。
氯参与光合作用,维持细胞中的电荷平衡和膨压,适量的氯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转化,能提高作物的抗病性。
蔬菜作物的需肥特点是什么?
(1)需肥量大
蔬菜作物产量高,茎叶及食用器官中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均比大田作物高,故与大田作物相比具有需肥量大的特点。
(2)吸肥强度大
蔬菜作物根部的伸长带(根毛发生带)在整个植株中的比例一般高于大田作物,该部位是根系中最活跃的部分,其吸收能力和氧化力强,而且根系盐基代换最高,其根系盐基代换量是根系活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蔬菜作物根系盐基代换量也比大田作物高。
(3)多为喜硝态氮作物
多数作物在完全硝态氮条件下,产量最高,而对铵态氮敏感,铵态氮占全氮量超过一定比例后,生长受阻,产量下降,一般情况下,铵态氮在施用中的比例不宜超过1/4-1/3。
(4)需硼量高
硼在作物体内以无机态存在,而不是以有机化合物存在,一般单子叶植物体内可溶性硼含量比双子叶植物高,其再利用率高,蔬菜作物多属双子叶植物,所以其需硼量也比较多,如根菜类蔬菜比麦类高8-20倍,比玉米高5-10倍。
(5)土壤溶液浓度高
蔬菜作物水培时,适宜的氮素浓度在万分之几以上,而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氮素适宜浓度仅为20-30毫克/升。
(6)需钙量高
钙在作物体内以果胶酸钙的形态存在,是细胞壁中胶层的组成部分,蔬菜作物需要吸收钙的数量较多,原因是许多蔬菜本身是豆科作物,需钙量大,另一个原因可能是钙能消耗作物代谢过程中所形成的有机酸,所以说蔬菜作物比大田作物需要更多的钙。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