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技术|蔬菜配方施肥系列文章(三)
导读:虽然使用化肥提高了各种农作物的产量,但同时也给土壤带来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产品品质下降,土壤肥力衰退和环境污染等,近年来,国家在限制化肥价格的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了一场“施肥革命”,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推动我国农业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施肥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科学施肥的主要原则是什么?蔬菜作物的需肥规律又是什么?那么接下来就由大行农业的小编,带领大家将这些问题的谜底一一揭晓!
施肥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配方施肥是以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率,同等重要率,不可替代率和因子综合作用律等为理论依据,确定不同养分的施用总量和配比为主要内容。
(1)养分归还学说
又称养分补偿学说,人们不断地种植农作物,土壤中的矿物质不断地被消耗,最后土壤变得十分贫瘠,因此要施用肥料。首先要完成的工作就是测定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才能配方,依靠施肥把作物吸收的养分归还给土壤,确保土壤肥力,使土壤中营养物质的损耗和归还保持一定的平衡。
(2)最小养分律
1843年由李比希提出,又称为木桶效应,即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一根木板,我们把木桶的容量看成作物的产量,组成木桶的木板看成农作物必须的各种营养元素,那么作物的产量就取决于土壤中有效养分相对最少的养分元素,如果忽视了这个最小养分,即是继续增加其他养分,作物产量也难以提高。
(3)报酬递减率
18世纪后期,由法国的经济学家杜尔哥和英国安特生同时提出的,从一定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随着投入的增加,每单位劳动量或资本量的报酬却在减少,如对土壤中施加肥料,当达到最佳施肥量后,再增加肥料可能会使作物略有增产,甚至达到最高产量,但是经济效益已经减少。
(4)同等重要率
对农作物来讲,各种元素的作用都是同等重要,不可缺少的,即是缺少的只是某一种微量元素,而农作物对这种元素的需要量微乎其微,也会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都是同样重要的,并不因为需要量很少而可以忽略,所以叫做“同等重要率”。
(5)不可替代率
作物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在作物体内都有一定的功效,相互之间不能替代,如磷不能用氮替代,钾不能用氮磷配合代替,作物缺少什么营养元素,就必须施用含有该营养元素的肥料进行补充。
(6)因子综合作用律
作物的收成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诸多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些因子之间又相互影响,那么要想获得最大的效益,就要充分考虑起作用的限制因子,协调各种养分并配合使用。
科学施肥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配方施肥主要有3条原则:
(1)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
实施配方施肥必须以有机肥料为基础,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沃程度的重要指标,增施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促进化肥利用率的提高,因此必须坚持多种形式的有机肥料投入,才能培肥地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大量、中量、微量元素配合
各种营养元素的配合是配方施肥的重要内容,随着产量地不断提高,在土壤高强度利用下,必须强调氮、磷、钾肥的相互配合,并补充必要的中量、微量元素,才能获得高产稳产。
(3)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投入与产出相平衡
要使作物-土壤-肥料形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必须坚持用养结合,投入产出相平衡,破坏或消耗了土壤肥力,意味着降低了农业再生产的能力,配方施肥必须遵循养分归还学说原理,不断补充和提高土壤肥力,才能达到稳产高产,实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蔬菜作物的需肥规律是什么?
根据不同蔬菜作物需肥规律的差异,可将其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蔬菜作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量随生长而增多,如茄果类,瓜类及豆类蔬菜,在果实形成时需肥最多,吸收的营养几乎有一般被果实分配。第二种类型主要是根菜类及马铃薯等蔬菜,当地上部旺盛生长时是吸收营养最多的时期,当产品形成时吸收营养数量反而有所下降,因为茎叶中部分营养可以转移到地下部产品器官中去。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